Saturday, May 24, 2025

地震避難三原則:完整教學|「趴下、掩護、穩住」高效自保攻略

分享

地震發生時,迅速反應至關重要。掌握地震避難三原則:「趴下(DROP)、掩護(COVER)、穩住(HOLD ON)」能有效提升自保能力。 「趴下」保護頭頸;「掩護」尋求堅固的遮蔽物,例如桌子或牆角;「穩住」則緊抓掩護物,直到震動停止。 記住,動作要迅速,尤其地震初期反應最關鍵。 不同地點的避難方式略有不同,例如在床上應就地掩護,辦公室則應躲在堅固的桌子下。 平時在家中或工作場所演練這些動作,熟悉環境中的安全區域,才能在緊急時刻有效降低受傷風險。 熟能生巧,多練習,才能在危急時刻做出正確反應,保障自身安全。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地震來襲,立即「趴下、掩護、穩住」: 感受到震動的第一時間,立刻趴下降低重心保護頭頸;尋找堅固的桌子、牆角等掩護物躲藏;緊抓掩護物直到地震停止。 在家中、辦公室、戶外等不同場所,依據環境調整掩護物選擇,例如在床上就地掩護,辦公室則躲在堅固的桌子下。
  2. 熟能生巧,定期演練提升反應速度: 地震發生時反應速度至關重要。「趴下、掩護、穩住」動作看似簡單,卻需要平時反覆演練才能在危急時刻快速反應。建議在家中、辦公室定期模擬地震情境,熟悉周遭環境的安全區域,提升應變能力。
  3. 因地制宜,選擇最佳掩護物: 選擇掩護物時,需考慮其堅固性及周遭環境。遠離易碎物品、玻璃窗、高處懸掛物等危險區域。在戶外,則應遠離建築物、電線桿等,選擇空曠處趴下。記住,掩護物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您的安全。

掌握地震避難三原則:第一步「趴下」

地震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趴下(DROP)」是地震避難三原則中的首要步驟,其目的在於立即降低重心,避免因站立不穩而跌倒受傷。在地震初期,快速且正確地完成「趴下」動作,能有效保護自己免受後續倒塌物體的威脅。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以下將針對不同情境,詳細說明「趴下」的要領:

正確的「趴下」姿勢

姿勢要點:

  • 迅速反應:感受到地震晃動的第一時間,不要猶豫,立即反應。
  • 降低重心:將身體壓低,採跪姿或蹲姿,盡可能讓身體貼近地面,雙腳著地,穩住重心。
  • 保護頭頸:用雙手或隨身物品(如書本、包包)保護頭部和頸部。如果身邊沒有任何物品,則用雙臂緊緊抱住頭部。

不同地點的「趴下」策略

地震發生時,你可能身處不同的地點。以下針對幾種常見情境,提供不同的「趴下」策略:

  • 在家中:
    • 在床上:立即翻身下床,採取低姿勢,用枕頭或棉被保護頭部。如果床邊有空間,可滾到床邊趴下。
    • 在客廳、餐廳、書房:如果附近有桌子,盡可能躲在桌子下(除了玻璃桌面的桌子以外,餐桌、書桌都可以),趴下、掩護、穩住,抓穩桌腳,保護自己。如果附近沒有桌子,應遠離玻璃窗、吊燈、吊扇、易倒塌的櫥櫃或冰箱以及可能移動的鋼琴等物品,保持低姿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
    • 在廚房:遠離爐火、易碎物品和可能掉落的櫃子。
    • 在浴室:盡可能遠離鏡子和玻璃,用手或毛巾保護頭部。
  • 在辦公室:
    • 躲到辦公桌下,趴下、掩護、穩住,保護自身頭頸部。
    • 遠離窗戶、文件櫃和可能掉落的物品。
  • 在戶外:
    • 遠離建築物、電線桿和招牌,找尋空曠的地方趴下,保護頭部和頸部。
    • 如果附近沒有空曠地點,可蹲在牆角,但要注意上方是否有掉落物。
  • 在公共場所(例如電影院、餐廳、購物中心):
    • 盡可能降低姿勢,用手或隨身物品保護頭部。
    • 在電影院,可躲在座位下方或座位排之間的走道。
    • 在餐廳,可躲在桌子下方或靠牆蹲下。
  • 在行駛中的車輛:
    • 保持冷靜,減速並靠邊停車。
    • 避免緊急煞車,以免發生意外。
    • 留在車內,關閉引擎,打開警示燈。
    • 不要靠近電線桿或高架橋。

「趴下」動作的迅速性

在地震發生的初期,往往只有幾秒鐘的反應時間。因此,「迅速」是「趴下」動作的關鍵。平時可以多加練習,將「趴下」動作變成一種本能反應。例如,可以設定情境,在家中或辦公室模擬地震發生時的「趴下」動作。透過不斷的練習,可以縮短反應時間,在地震來臨時,就能更快速地保護自己。

總之,「趴下(DROP)」是地震避難三原則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身處何地,都要迅速反應,採取正確的「趴下」姿勢,保護頭部和頸部,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生存機會。請務必將「趴下」的要領牢記在心,並透過不斷的練習,將其轉化為一種本能反應。

在「趴下」之後,接下來的步驟是尋找掩護。請繼續閱讀「地震避難三原則:第二步『掩護』技巧」,學習如何選擇合適的掩護物,保護自己免受倒塌物體的傷害。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地震避難三原則:第二步「掩護」技巧

在地震發生時,完成「趴下」的動作後,下一步就是尋找掩護,保護自己免受掉落物體的傷害。「掩護」是地震避難三原則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能有效降低因砸傷、壓傷等造成的風險。以下將詳細說明如何選擇掩護物,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有效執行「掩護」動作:

如何選擇理想的掩護物?

選擇掩護物時,應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堅固性: 掩護物必須足夠堅固,能承受掉落物體的衝擊。例如:堅固的桌子、書桌是常見的選擇。
  • 大小: 掩護物的大小應足以覆蓋您的身體,至少能保護頭部和頸部。
  • 穩定性: 掩護物本身必須穩定,不會輕易傾倒。
  • 就近性: 掩護物最好在您身邊,以便在地震發生時能迅速移動到其下方。

不同情境下的「掩護」策略

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掩護」策略。以下列舉幾種常見情境:

1. 在家中

  • 桌子或書桌下: 這是最常見的掩護地點。鑽到桌子下後,用手緊抓桌腳,以防桌子移位。
  • 堅固的牆角: 如果附近沒有桌子,可以躲在室內牆角,用手保護頭部。
  • 床邊: 如果您正在床上,可以翻身下床,躲在床邊。床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同時也能避免被上方掉落的物品直接擊中。

2. 在辦公室

  • 辦公桌下: 與在家中類似,辦公桌是理想的掩護物。
  • 靠牆的櫃子旁: 選擇穩固且不易傾倒的靠牆櫃子旁躲避,利用櫃子作為屏障。
  • 避開玻璃: 遠離窗戶、玻璃隔間等,避免被震碎的玻璃割傷。

3. 在戶外

  • 遠離建築物: 地震發生時,最危險的是建築物倒塌。應盡可能遠離建築物、電線桿等。
  • 尋找空曠地: 移動到空曠的地方,例如公園、廣場等。
  • 保護頭部: 如果無法找到掩護物,用手或隨身物品(例如:包包、書本)保護頭部

「掩護」時的注意事項

  • 動作要快: 從「趴下」到尋找「掩護」的過程必須迅速。
  • 保護頭部: 無論在哪裡,都要優先保護頭部和頸部
  • 遠離危險物品: 避開可能掉落的物品,例如:吊燈、書架等。
  • 保持警覺: 地震可能會有餘震,隨時注意周圍環境,做好再次「趴下、掩護」的準備。

為了更深入瞭解地震時的正確應對方式,您可以參考內政部消防署提供的防災資訊,提升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

掌握以上「掩護」技巧,能在地震發生時有效地保護自己,降低受傷風險。請務必將這些知識牢記在心,並與家人朋友分享,共同提升防災意識。

地震避難三原則:完整教學|「趴下、掩護、穩住」高效自保攻略

地震避難三原則.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地震避難三原則:穩住,直到安全

「穩住(HOLD ON)」是地震避難三原則的最後,但同樣至關重要的一步。在地震發生時,即使你已經趴下並找到了掩護,仍然需要穩住緊抓著你的掩護物,直到地震完全停止搖晃。這個步驟可以確保你在整個地震過程中都能獲得最佳的保護,避免在劇烈搖晃中被甩出掩護物,或因失去重心而受傷。穩住不只是抓住,更是穩定你的身心,直到確認安全為止。

穩住的重要性

地震發生時,地面和建築物的晃動非常劇烈且難以預測。即使你躲在桌子下,強烈的搖晃也可能導致你被甩出去,或使掩護物移位,失去保護作用。因此,穩住是確保你留在掩護物下,持續受到保護的關鍵。此外,穩住也有助於保持心理穩定,避免因恐慌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影響避難行動。

如何在不同情況下穩住

  • 在桌子下:用雙手緊握桌腳。桌子可能會因為地震的晃動而移位,緊握桌腳可以讓你隨著桌子一起移動,保持在掩護之下。如果桌子是可移動的,試著將它拉向牆壁,增加穩定性。
  • 在牆角:用雙手護住頭部和頸部,身體緊靠牆壁。利用身體的重量支撐自己,避免被甩倒。注意頭頂上方是否有潛在的掉落物,並隨時調整姿勢以保護自己。
  • 在床上: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正在床上,不要急著起身。翻身趴下,用枕頭或棉被保護頭部和頸部。緊抓床緣,直到地震停止。
  • 沒有掩護物時:如果附近沒有任何掩護物,立即蹲低,用雙手保護頭部和頸部。盡可能遠離窗戶、玻璃和其他可能掉落的物品。

穩住的小技巧

除了緊抓掩護物之外,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穩住

  • 降低重心:盡可能壓低身體,降低重心,增加穩定性。
  • 張開雙腿:雙腿稍微分開,可以增加平衡感,避免摔倒。
  •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幫助你放鬆心情,保持冷靜,更好地應對地震。
  • 保護他人:如果身邊有小孩或年長者,協助他們找到掩護物,並確保他們穩住

瞭解更多地震相關知識,可以參考中央氣象署地震資訊,隨時掌握最新資訊。

記住,「趴下、掩護、穩住」是一個連貫的動作。只有將這三個步驟結合起來,才能在地震中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穩住是最後一道防線,確保你安全度過地震的關鍵。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請務必牢記並練習這些重要的避難技巧。

地震避難三原則:穩住,直到安全
步驟 說明 注意事項
趴下 迅速趴下,尋求掩護。 儘快找到堅固的掩護物,例如桌子、牆角等。
掩護 躲在堅固的掩護物下,保護頭部和頸部。 選擇穩固的傢俱或結構,避免易碎物品。
穩住 緊抓掩護物,保持穩定,直到地震停止。 降低重心,穩住身心,避免被甩出或受傷。持續保持這個姿勢直到地震完全停止且確認安全。
如何在不同情況下「穩住」
在桌子下 用雙手緊握桌腳,如果桌子可移動,試著將它拉向牆壁。 隨時注意桌子的移動,確保自身安全。
在牆角 用雙手護住頭部和頸部,身體緊靠牆壁。 注意頭頂上方是否有潛在的掉落物。
在床上 翻身趴下,用枕頭或棉被保護頭部和頸部,緊抓床緣。 避免起身,直到地震停止。
沒有掩護物時 立即蹲低,用雙手保護頭部和頸部,遠離窗戶和易碎物品。 尋找相對安全的空間,保護頭部。
穩住的小技巧
降低重心 盡可能壓低身體,增加穩定性。
張開雙腿 雙腿稍微分開,增加平衡感。
深呼吸 保持冷靜,更好地應對地震。
保護他人 協助身邊的孩童或年長者找到掩護物並穩住。
更多資訊: 中央氣象署地震資訊

地震避難三原則:演練提升反應力

地震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即使您熟記「趴下、掩護、穩住」這三個原則,但在實際情況中,能否迅速且正確地做出反應,往往取決於平時的演練。演練的目的不僅僅是讓您記住步驟,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動作內化成您的本能反應。透過反覆練習,您可以在地震發生的當下,即使在恐慌的情況下,也能條件反射般地採取正確的避難措施。

更多有趣文章  地震應變流程完整教學:黃金三秒自救與災後生存攻略

為何要進行地震避難演練?

  • 強化肌肉記憶: 透過多次重複「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身體會逐漸記住這些步驟,形成肌肉記憶。這樣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即使大腦一片空白,您的身體也能自動做出反應。
  • 縮短反應時間: 演練可以幫助您熟悉避難流程,減少思考時間,進而縮短反應時間。在地震初期,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快速的反應可以顯著提高您的生存機率。
  • 熟悉環境: 演練時,可以讓您更清楚瞭解家中或工作場所的避難路線最佳掩護地點以及潛在的危險區域。這有助於您在地震發生時,更快速地找到安全的避難場所。
  • 提高心理素質: 透過演練,您可以預先體驗地震發生的情境,降低恐懼感,並建立信心。這有助於您在真實地震發生時,保持冷靜,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何進行有效的地震避難演練?

  • 定期舉行家庭或工作場所演練: 建議每半年至少舉行一次地震避難演練。您可以設定一個固定的日期,例如世界防災日(10月13日),作為演練日。
  • 模擬真實情境: 在演練時,可以模擬真實的地震情境,例如關掉燈光、播放地震警報聲等。這有助於您更真實地體驗地震發生的感覺,並學習如何在黑暗或混亂的環境中保持冷靜。
  • 設定明確的演練目標: 在每次演練前,設定明確的演練目標,例如在10秒內完成「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演練後,檢討是否達成目標,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 針對不同情境進行演練: 針對家中或工作場所的不同地點(例如客廳、臥室、辦公室等),設計不同的演練情境。考慮到不同情境下可用的掩護物潛在的危險,制定相應的避難策略。
  • 納入兒童和老年人: 在家庭演練中,務必納入兒童和老年人。教導他們如何正確地執行「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並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掩護物。
  • 演練後檢討: 每次演練後,進行檢討,討論演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您可以參考內政部消防署的防災資訊,或參考中央氣象署的地震資訊。

地震避難演練的注意事項

  • 安全第一: 在演練過程中,務必注意安全,避免發生意外。
  • 循序漸進: 剛開始演練時,可以先從慢動作開始,逐漸加快速度。
  • 持之以恆: 地震避難演練需要持之以恆,才能真正達到效果。

透過定期的地震避難演練,您可以將「趴下、掩護、穩住」這三個原則深深刻在腦海中,並轉化為本能反應。在地震發生的時候,這些訓練有素的反應,將能幫助您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地震避難三原則結論

地震無情,人有情。學習並熟練掌握地震避難三原則:「趴下(DROP)、掩護(COVER)、穩住(HOLD ON)」,是提升自身地震應變能力最有效的方法。這篇文章詳細闡述了每個步驟的要領,並針對不同場景提供了實用的避難策略。然而,知識的學習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知識內化為本能反應。透過持續的演練,才能將地震避難三原則融於日常生活中,在危急時刻做出正確的反應。

記住,地震避難三原則並非單純的指令,而是確保您在面對地震時,能有效保護自身安全的一套完整流程。從迅速的「趴下」動作,到尋找堅固的「掩護」物,再到穩住身形,每個步驟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唯有熟練掌握並定期演練,才能在突發狀況下,將受傷風險降到最低。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提升地震防災意識,並為您及家人築起一道安全的屏障。請將地震避難三原則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讓更多人受益,共同營造更安全的社會環境。 防災意識的提升,不僅是個人的責任,更是全民的責任。

地震避難三原則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地震發生時,我應該如何快速找到掩護物?

地震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在慌亂中,迅速找到掩護物至關重要。建議平時在家中或工作場所,預先辨識幾處堅固且穩定的掩護點,例如:堅固的桌子、書桌、牆角等。這些掩護物能提供一定的保護,避免被掉落物品砸傷或壓傷。演練時,要熟悉這些掩護物的方位和特性,例如:桌子夠大能容納你躲進去?牆角夠堅固能防護?並熟悉這些掩護物的穩定性,避免選擇易傾倒的物品。透過練習和熟悉,就能在地震發生時更迅速地找到合適的掩護物。

Q2:在公共場所,例如電影院或餐廳,如何進行地震避難?

在公共場所,地震避難策略與在家中略有不同。建議先觀察周遭環境,尋找合適的掩護物。例如:電影院,可躲在座位下方或座位排之間的走道;餐廳,則可躲在桌子下方或靠牆蹲下。最重要的是,在保持低姿勢的同時,盡可能遠離玻璃窗、吊燈、吊扇等易碎物品,並用手保護頭部,確保頭頸部安全。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掩護物,盡量降低姿勢,並用手或隨身物品保護頭頸,等待地震停止。

Q3:如果地震發生時我正在行駛中的車輛,應該如何應變?

如果地震發生時您正在車上,請保持冷靜,減速靠邊停車,避免緊急煞車造成意外。切勿在車內或車外靠近高架橋、電線桿等危險設施。請留在車內,關閉引擎,打開警示燈,並等待地震停止。地震停止後,再緩慢駛離現場,並避免經過受損的建築物或道路,直到確認安全為止。最重要是保持冷靜,遵循以上步驟,確保自身安全。

愛如何Live小編
愛如何Live小編
一個每天每夜都在一直詢問“如何”的小小市民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閱讀更多

文章類別

文章推薦